萬魚鑽動氣勢壯觀‧帶動休閒漁業商機
![]() |
圖說:海上箱網養殖 |
![]() |
圖說:琉球箱網養殖漁業興盛 |
小琉球的漁民除出海捕魚外,還發展出「箱網養殖漁業」,飼養高經濟價值的海鱺、紅魚、黑格、紅甘及石斑等,也因為箱網養殖漁業興盛,間接造就休閒觀光漁業的商機。參觀「箱網養殖漁業」時(詳洽「琉球區漁會」),在清澈蔚藍的海面上,片片如蓮花葉般的箱網輕搖,當「餐船」靠泊投入飼料,只見「萬魚(頭)鑽動」爭食,其壯觀的景象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推廣海上箱網養殖之成果】(摘錄) □海上箱網養殖特色及現況 所謂「海上箱網養殖」係指在海上利用固定構築的圍網體,於一定範圍水體內飼養大量水產動物之養殖法,具有不使用陸地水土資源,收成及單位水體生產力高等優點,而海上箱網係利用純淨無污染之海水養殖,因此所養殖之魚類與天然海水魚相似,肉質鮮美受到消費者喜歡,一直為海鮮餐廳之高級魚貨來源之一。 台灣海上箱網養殖事業,自民國六十年代末期在澎湖地區開始萌芽發展,多年來經過產、官、學界的共同努力,已初具規模,目前以澎湖、屏東地區海域為主,設有容積大小不等的箱網約1,500只,年產量約2,500多公噸,養殖魚種以海鱺、石斑、嘉臘魚、銀紋笛鯛、青嘴龍占等高經濟價值之魚類為主。 其中海鱺因無法在寒帶海域成長,漁業先進國家如挪威、日本等因受氣候限制而無法建立海鱺養殖業,而海鱺養殖所需投入之資金較大、技術較高且品質較不容易控制,較之開發中國家,台灣發展海鱺箱網養殖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且在試驗研究單位及漁民的努力下,我國已領先世界人工繁殖海鱺魚苗成功並於外海進行箱網養殖。(漁業署/陳汾蘭) 註1:海鱺(軍曹魚)屬於鱸亞目海鱺科,體型呈圓柱狀,體長最大可達2公尺,體重可達50公斤,為肉食性洄游魚類。幼魚常跟隨大型魟魚游移,成長後身上花紋轉淡,喜以小魚及甲殼類水生物為食,大陸棚區外及溫、熱帶海域可見其蹤跡。海鱺係屬外海箱網養殖常見種類,肉質營養與經濟價值皆頗高。 註2:若以長10公尺,寬10公尺,深8公尺之箱網養殖計算,其年產量可達8公噸,約為陸上魚塭一公頃之產量。 (圖片提供:屏東縣小琉球鄉公所) | ||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