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穿龍袍戴官帽‧香爐自動吸金點鈔

福安宮建廟至今香火鼎盛
圖說:福安宮建廟至今香火鼎盛
綠豆蒜外觀看似蒜茸因而得名
圖說:綠豆蒜外觀看似蒜茸因而得名

 

 

 

 

 

 

 

 

 

 

 

 

 

 

屏東縣車城鄉的「福安宮」,是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建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廟內供奉的黑面土地公(神像),受清潮乾隆皇帝賜穿龍袍、戴官帽,故福安宮不以常用的「福德(廟)」為名。另外,福安宮還有聞名全台的「神明點鈔機」(香爐),會自動吸入信徒置於爐口的金紙,曾被視為「神蹟」呢!

【福安宮廟祠導覽】

□台灣到處可見「土地公(福德正神)廟」,幾乎都只是小型祠室規模,但屏東縣車城鄉的「福安宮」卻是規模宏偉的大廟,它不僅是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甚至東南亞亦無出其右者(但不知是否是全球最大的土地公廟)!福安宮建廟至今香火鼎盛,土地公得道日及誕辰時,有來自全台眾多信徒到此進香哦!

□福安宮最特殊之處,是供奉的土地公穿龍袍、戴官帽(與「福德正神」穿戴不同)。據載清乾隆年間,兩廣總督福安康平定林爽文之亂,奏請乾隆皇帝賜龍袍給此廟的土地公,這也是福安宮不以「福德」為名的原因。另外,福安宮還有聞名全台的「神明點鈔機」(香爐),會自動吸入信徒置於爐口的金紙呢!

□「福德財神」是地方的護土神,能造福鄉里,施德百姓,古稱「社神」,俗稱「土地」、「土神」、「土地神」、「土地公」、「土地爺」、「土地財神」、「福德爺」、「福德正神」等的稱號,其配偶則稱「土地婆」。相傳凡是有福德義行,對鄉里有貢獻的人,死後或被封為福德神,其恭奉之所稱為福德宮、福德祠、福德廟等。

□福安宮建廟於明永曆年間,其前身是「敬聖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當時來台的先民因水土不服,不堪此地的瘴癘瘟疫,從故鄉(泉州府)將福德正神神像恭迎到此,建廟奉祀以庇佑鄉里。清嘉慶年間,「敬聖亭」整修後改名為「福安廟」,民國六十二年再募資改建,並經故陳誠副總統賜匾命名為「福安宮」。

□福安宮廟內有許多古匾,左壁一塊字跡模糊的勒石,是清乾隆時兩廣總督福安康平定林爽文之亂,駐紮於此(西元1788年)所留下來的碑文;正殿右壁上的「劉提督碑」,則是清同治劉明燈解決「羅發號事件」勒石紀念的碑文。

□福安宮廟內除史蹟外,還有一座聞名全台的「金爐」,此金爐為三重簷的八角形建築,共有四層樓,最大的特色就在其具有「吸金」的奇能,當信徒把金紙放在爐口後,金紙就會自動的飛進爐內,一張接一張絲毫不亂,被信徒視為神蹟。

□福安宮的「金爐」猶如銀行的點鈔機一樣,許多信眾稱它為「神明點鈔機」。關於這座金爐「吸金」的奇能,另有說法是製造這座金爐時,曾計算金爐的角度及風向,只要爐內有火形成「氣旋」,空氣就會將金紙吸入爐內呢!

□福安宮前後廣場是當地農特產品的販賣地,當然有本地最重要的農特產品-「洋蔥」(車城鄉是全台最大的洋蔥產地)。廟口附近還賣有風味獨特的甜品「綠豆蒜」,它是去殼的綠豆熬成的甜點,和「蒜茸」絲毫沒有半點關係哦!

□車城鄉「綠豆蒜」的擺攤隨處可見,由福安路上老牌的「黃家綠豆蒜」帶起風潮。綠豆蒜外觀看似蒜茸因而得名,做法是將綠豆仁去殼,以小火熬煮後,加入蕃薯粉(及米酒)勾芡而成(再淋上自製獨特的糖漿)。綠豆蒜原是冬季熱食,後因應顧客要求加入碎冰,因各有不同風味頗受好評,成為冷熱皆宜的甜點。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資料提供:車城鄉公所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287&LinkType=3&C_ID=1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