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鼻頭位於恆春半島的東南岬,介於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界處,距白沙約3.5公里,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的百摺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最南之兩端。由於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濕,長期鹽粒結晶,砂粒鑽蝕及溶蝕等作用,因而產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使這裡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貓鼻頭名稱的由來,乃因岩岸旁一塊突出的珊瑚礁岩,其外型像蹲坐的貓而得名。
本區海藻種類繁多﹔由於冬天適合藻類的繁殖,海岸邊處處可見到各式繁茂的藻類隨波搖曳,與蔚藍清澈的海水,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和猙獰的珊瑚礁岩相襯極富觀賞之美。由貓鼻頭至後壁湖途中有一巨大崩岩稱為「雷打石」,鄰近的小海灘環境幽雅,為拾貝的好地點,並有世界級的灘岩地形景觀。從貓鼻頭經雷打石至後壁湖之間的海域,已劃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特別景觀區。海水蔚藍清澈,海面下處處是瑰麗的美景,各種不同的石珊瑚、軟珊瑚覆蓋海底,各式熱帶魚、海鰻、蝦、貝類、海藻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可說是臺灣沿海之冠,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區亦不多見。附近的「後壁湖」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漁港,一年四個季節都可見到不同的魚獲。每當黃昏時,常可見本地民眾及旅客爭購海鮮,極為熱鬧。
|
(08)886-7520 |
|
 |
屏東縣恆春鎮貓鼻頭公園 |
|
|
大眾運輸:由恆春搭乘高雄客運往頂白砂、北樹林等地的班車,在上水泉下車,再步行30分鐘,即可抵達。 高雄客運恆春站TEL:(08)889-9748
自行開車: 1.由台北南下高速公路末端往墾丁方向,接17省道(即濱海公路),經水底寮後轉入1號省道,過楓港接26號省道經車城、恆春南行 3公里至馬鞍山,轉153號鄉道(途經大光、後壁湖港)約9公里處,即可抵達貓鼻頭公園。 2.由高雄走17號省道(即濱海公路),經水底寮後轉入 1號省道,過楓港接26號省道經車城、恆春南行 3公里至馬鞍山,轉153號鄉道(途經大光、後壁湖港)約9公里處,即可抵達貓鼻頭公園。
3.由屏東走1號省道,過楓港接26號省道經車城、恆春南行3公里至馬鞍山,轉153號鄉道(途經大光、後壁湖港)約9公里處,即可抵達貓鼻頭公園。
4.由台東走9號省道,經達仁,過楓港接26號省道,往車城、恆春南行3公里至馬鞍山,轉 153號鄉道(途經大光、後壁湖港)約9公里處,即可抵達貓鼻頭公園。
| |
開放時間:
AM8:30至PM6:30(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AM8:30至PM5:00(每年11月日至翌年3月31日)
導遊服務預約電話06-8861321
景致欣賞、自然生態景觀
國家公園內禁止烤肉露營及摘採花木,違者依法究辦
插卡式電話、 投幣式電話、 IC卡式電話、 男廁、 女廁
環海步道、展望台
遊客中心、紀念品販賣區
機車10元/次;小客車30元/次;大型車40元/次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小琉球的潮間帶到處都是多色珊瑚,非常漂亮,生態資源更是豐富。
(圖/陳志東攝影)
|
小琉球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很美。最可惜的地方,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它很美。曾經小琉球也是台灣相當重要的一個風景區,但隨著後來旅行團操作,把許多人帶到小琉球的陸上景點走馬看花之後就拍拍屁股走人,短暫的風光過後,現在小琉球給人的印象只剩下無聊。其實,這樣也好,來得人少,小琉球的美正好維持住,而且一樣維持得很美。
大部分人覺得小琉球無聊,是因為只看到陸上景點。確實,小琉球的陸上景點,除了厚石裙礁較為特別外,其他大部分都普普,剩下的只有寺廟跟墳墓。小琉球美的地方,是在於它獨特的漁村人文,還有海底景觀跟潮間帶,特別是潮間帶。
在台灣眾多的離島中,有的由火山岩構成、有的由花崗岩構成,但只有小琉球是整個由珊瑚礁構成。正因為整個由珊瑚礁構成,因此讓小琉球的珊瑚與熱帶魚種類及數量居台灣所有離島之冠,甚至當年屏東海生館開幕時,也派人到小琉球大批採購珊瑚與熱帶魚。到小琉球旅行,只要花點時間潛入海中,很容易就能看到絕美的海底生態景觀,甚至還不時會有成群結隊、1公尺多長的大海龜在身邊緩緩的游。
而潮間帶部分,每當退潮之後,留下的就是滿地色彩艷麗的珊瑚堆積,淺藍的、淡橘的、白的,各式各樣的多色珊瑚,將小琉球海岸點綴得十分繽紛。更誇張的是,整個長達近2公里的潮間帶,幾乎每1平方公尺就可能有數十個海膽,外加豐富的陽隧足、海蔘、海兔、珠螺、螃蟹、沙丁魚、海葵……等等,真的美到爆掉。
小琉球最美的潮間帶,主要是位於美人洞與杉福生態廊道之間的「多仔坪潮間帶」。潮間帶因季節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漲退潮時間,要前往時,最好由民宿主人帶路,不要自己前往,這除了可以正確掌握漲退潮時間外,也能由其帶領看到更多具保護色的生物,並由其解說該生物特性,比自己走馬看花要好而且安全。
↓圖:到小琉球探訪潮間帶,最好由民宿老闆帶領。這次到小琉球採訪,由於退潮時間是在晚上9點,自己去危險,也看不到東西,因此由八村民宿老闆許成智帶領。許成智同時是小琉球大飯店老闆,本身也是小琉球觀光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探訪潮間帶已有10多年以上經驗。在黑夜中,只見他拿著一個小手電筒外加一個網子,在我什麼都看不到的暗夜中,他就有本事一下子撈起石頭魚,一下子撈起海兔,神奇到不行。探訪潮間帶,真的,有當地人帶路解說比較好。
↓圖:小琉球到處都是海膽,真的像是荊棘遍地,想要比臥薪嚐膽更臥薪嚐膽,來小琉球海邊住住應該很不錯。
↓圖:小琉球潮間帶生物非常豐富,而且很多都有保護色,不太容易看的清。
↓圖:小琉球潮間帶中最好笑的就是這種海兔了。海兔又稱海女人,屬於軟體動物,大小約如手掌,最怪異的是這種動物雌雄同體,也因此,交配時常常是前頭的雄性生殖器官對著另一隻尾部的女性生殖器官,而自己的尾部,可能同時正接受另一隻的交配,也常常就會因此呈現3P、4P,甚至更多P的怪異畫面,甚至一隻接一隻,最後繞成一個圈圈。
↓圖:海兔另一特色就是外型與女性生殖器官十分類似,在受到驚嚇或攻擊時,還會吐出紫紅色的分泌物來障眼,其顏色又恰與女性初夜落紅或生理期雷同,也因此被稱為「海女人」。圖中民宿老闆的手正在猥褻牠。
↓圖:很快的,海女人就落紅了!真是可愛的動物。
相關小琉球旅遊資訊,可逕洽小琉球八村民宿:http://ueu.com.tw/8v/﹔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www.tbnsa.gov.tw/
http://www.ettoday.com/2007/07/15/11426-2090435.htm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 址: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2段9號
電 話: 08-7992856
行動電話: 0929-19999
傳 真: 08-7994475
消費方式: 現金、信用卡、國民旅遊卡
營業時間: AM08:00~PM20:00
連 絡 人 : 施佳杏
網址:
http://www.puqatan.com.tw/
http://www.wretch.cc/blog/ekes
營業項目:1.琉璃珠藝創作 2.餐飲服務





 |
蜻蜓雅築唯一美食餐廳座落於青山綠野、風景優美的屏東縣三地門鄉,自1983年成立迄今超過二十個年頭,負責人施秀菊老師,除了對傳統原住民族特有文化資產~琉璃珠有著深層的研究外更是進一步創新與帶領在地產業發展,並結合三地門的自然景觀和排灣族的原住民文化特色,朝向人文藝術、部落美食的主題餐飲來營造特色文化複合美食餐坊。目前已是三地門最具代表性的休閒美食餐廳,除此之外,更是最具規模的琉璃珠藝傳承代表。
施老師亦為成功的婦女創業楷模表率。為了讓部落的經濟可以振興,花了相當多的心血和感情去協助她的同胞們可以有穩定的收入,目前皆聘請在地員工且全都是原住民婦女,均擁有相當耐心與細膩手工;唯一美食餐廳提供給這些原住民婦女的不單只是一份工作,或是技能,更是讓她們感受到一個生存的尊嚴,生命的溫暖。
唯一美食餐廳創立至今,一直專注於發揚部落原住民美食並研究創新提供時下消費者有更大的接受度並持續著創造特殊風味餐飲,傳承排灣族文化美食,並針對消費大眾生活上對原住民的熱情與探訪心態,強調如何讓排灣族美食特有內涵可以突顯,如何讓排灣族的文化歷史透過美食對外聯結。為了提供遊客全套完整旅程,除了美食餐廳的經營可令消費者到「唯一原住民美食餐廳」享用美味的排灣族風味餐外,另還提供珠藝品販售,並包含琉璃珠燒製體驗、串珠DIY課程及部落導覽,讓所有人都能欣賞到台灣排灣族原住民的特色之美。
施秀菊老師,她不僅創立了創立了「蜻蜓雅築唯一美食餐廳」,她的生命也如同琉璃珠般,透過一次次的焠煉,融出更瑰麗的色彩。 |
http://www.otop.tw/feature/100111.html
http://www.puqatan.com.tw/
http://www.wretch.cc/blog/ekes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人:廖英傑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中正路二段37巷7號
電話:(08) 7994849
FAX:(08) 799-4849
:http://www.wretch.cc/blog/shatao
http://blog.yam.com/user/shataoalu.html


一顆珠子一個故事
沙滔琉璃珠藝術工坊是由一群年輕美麗的女子組成,店內佈置透露出女性特有的浪漫隨性情懷,店員也極為親切熱情,而她們做出的琉璃珠也有一股靈巧幽雅的美感。
沙滔工作坊結合琉璃珠與舞蹈藝術,主人廖英傑曾是舞蹈老師,他以琉璃珠做成特殊版畫,和同樣創作琉璃珠藝術的妻子,結合3個女兒的舞蹈、編織和餐飲專長,共同打造這個充滿排灣文化特色的小天地。店內喵喵叫的虎斑貓及牆上甜蜜的結婚照,很容易讓遊客輕鬆愉快地閒逛。
工作坊的琉璃珠創作則由媽媽主持,師承巫瑪斯,而琉璃珠也被賦予新意,不但有十二星座,還成為可愛的人偶吊飾呢。其餘像髮夾、燈飾等。此外也提供遊客DIY,可以在美麗的琉璃珠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建議您於週末造訪沙滔,將有機會欣賞由工作坊多達50人組成的舞團表演。女兒廖怡馨將傳統的排灣族舞蹈與浪漫的傳說故事,編排成精緻又具現代感的演出,也能從中一窺現代排灣文化的活力。







位於三地門的沙滔琉璃藝術工坊

門口留影

門口的米老鼠好可愛哦!還會向客人點頭哦!

午休時間過了琉璃坊工作人員開始工作了

庭院裡的蘭花

門前白色的九芎葛花盛開

匱內的擺設




引用:
http://docteam.mis.ytit.edu.tw/Sandi/theme.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jw!Vbmf3B6RGRlvKOadk_7yaeHX/article?mid=3248
http://www.pthg.gov.tw/planibp/CmsShow.aspx?Parm=2007221748853,2007131144919353,5
http://travel.tacp.gov.tw/home02.aspx?ID=$3002&IDK=2&EXEC=D&DATA=59&AP=$3002_AA-9%20-%2036k
http://www.wretch.cc/blog/shatao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條河流孕育著一地區的文化與經濟,鄰近東港溪的延平街,早期也扮演著中上游物資轉運及河口貿易的重要角色,而成為東港最早的街市,整條街商行林立,例如米店、布商、中藥店等,直到日據初期東港一直是屏東平原最繁華的街市;1917年特別輸出入法廢除後,東港商業從此一落千丈,自1972年後鎮公所和朝隆宮廟前市集遷移,整個東港重心隨之移往中正路和新勝街一帶。
現在老街上的和春診所、一乙茶莊、光復眼科、便民當舖、生源醫院、百順電料等都是日式風格的建築,和春診所原為「東港信用合作社」,由瓦片屋頂、紅磚拱門不難可以看出,日治時期建築訪歐式風格的作法。
http://www.otop.tw/v4/details.php?cid=4&id=0_otopadmin_20061101153833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
開車:
|
|
北及中部遊客: 1.【國道1號南下】→【下小港機場交流道】→【省道17號】→【東港】 2.【國道3號南下】→【下林邊交流道】→【省道台17線】→【東港】 東部遊客: 【省道9號】→【楓港】→【省道1號】→【枋寮】→【省道17號】→【林邊】→【東港】
|
‧
|
航空:
|
|
1.【小港機場】→【屏東客運、高雄客運、中南客運】→【東港】 2.【屏東機場】→【屏東客運】→【東港】
|
‧
|
火車:
|
|
1.【高雄火車站】→【屏東客運、高雄客運、中南客運、國光客運】→【東港】 2.【林邊火車站】→【屏東客運、中南客運、國光客運】→【東港】
|
‧
|
高鐵:
|
|
【高鐵左營站】→【國光客運、屏東客運、高雄客運、中南客運】→【東港】
|
‧
|
【墾丁~在地通】接駁車:
|
|
【高雄火車站】OR【小港機場】【高鐵左營站】→直達→【東港】【東隆宮】門口
|
http://www.tbnsa.gov.tw/user/article.asp?pcode=1&UID=50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說:石板舖地~陶壺指引的觀光大道 |
 |
圖說:霧台鄉素以保存魯凱族石板屋聞名 |
「雲霧山林摸魚季」是原住民魯凱族的故鄉霧台鄉,進行北隘寮溪封溪保育成功後,每年12月配合當地的魯凱族傳統狩獵季對外開放,由魯凱族的霧台鄉公所巡河員陪同,親身體驗原始山林保育溪谷豐富的魚群生態,以及野溪摸魚的樂趣,同時探訪原味十足的霧台部落岩板魯凱風情、神山部落工藝美食、以及大武部落原鄉體驗,堪稱是結合自然與人文的「探索之旅」。
【雲霧山林摸魚季豐富之旅】
□屏東縣霧台鄉公所舉辦的「雲霧山林摸魚季」活動,含「達羅羅答樂溪谷護魚步道」及「答德勒╱巴冷公主遺跡步道」兩條路線,這兩條路線在一般地圖上都找不到,尤其是施行保育措施的達羅羅答樂溪谷,更必須在霧台鄉巡河員的陪同下才能進入。遊客須先電話聯絡霧台鄉公所觀光課,安排導覽巡河員後再前往。
□「雲霧山林摸魚季」活動全程約3公里,以大武村為主,遊程先從大武村北隘寮溪的護溪賞魚步道出發,沿途可觀賞魯凱族巡河員以傳統的撒網技巧捕捉溪中的魚蝦,以及預先放置的魚籠陷阱內跑出的魚蝦和螃蟹,驗證河川保育的成果。遊客也可以親自走進溪裡摸魚、潛水捉魚、或以魯凱族傳統的方式,以蘆葦草釣魚,所有捕捉的魚蝦都必須放回溪中,以延續「護溪」保育成果。
□「雲霧山林摸魚季」活動的終點,在傳說是魯凱族禁地的達羅羅阿娜溪的上游,可以看到一個優美的湖潭和瀑布,被魯凱族稱為「鬼潭」的湖水,在原始山林環繞下呈現深不見底的墨綠色,格外令人賞心悅目,心矌神怡,也為「摸魚季」畫上完美的句點。
□霧台鄉素以保存魯凱族石板屋聞名,「雲霧山林摸魚季」也與原味十足的魯凱族風情結合,推出霧台部落岩板魯凱風情、神山部落工藝美食、以及大武部落原鄉體驗等三項套裝行程,由專人導覽走在石板舖地,陶壺指引的觀光大道上,拜訪魯凱族頭目家的石板屋、飽覽各具特色的傳統浮雕、石板涼亭和教堂、文物館等獨特的岩板風情,以及前往魯凱族最美麗的傳說巴冷公主的故鄉,細細品味魯凱族的人文風情。
□純白如雪,香味清新的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佩戴百合花頭飾,更被看成是個人的第二生命,有幸獲得頭目或長老以百合花加冠,尤被視為人生最高的榮譽和祝福。位於海拔約1千公尺的霧台鄉,每年7月是百合花盛開的季節,到處可見迎風搖曳的百合花,在山林間飄散著清新的花香,也正是前往賞花和體驗凱族文化意涵的最好時機。
(圖片提供:茂林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縣政府)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359&LinkType=3&C_ID=163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說:神秘谷沿途林木茂盛有各式彩蝶 |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的神祕谷,地如其名,自古以來即被當地的排灣族人視為神靈出沒的地方,即使到今天依然披著神祕的面紗,知道的人並不多,而無緣欣賞到令人嘆為觀止的溪底巨石嶙峋,被溪水長期切割有如絕壁峽谷,以及鬼斧神工的巨石及飛瀑流泉,尤其是宛若男女合作無間創造生命的雙層瀑布,陰陽相會而另有陰陽瀑布之稱,益增神祕色彩而引人心嚮往之。
【神祕谷及雙層瀑布豐富之旅】
□神秘谷位於南北大武山兩大山系交匯處,是林邊溪上游瓦魯斯溪的發源地,溪水將巨石切割成深陡峽谷,形成多道瀑布,終年不竭。自古以來就被泰武鄉排灣族人視為神靈出沒的地方,充滿了禁忌,更是不允許外人隨便進入的神聖禁地,成為泰武鄉最神秘的地方,因而取名神秘谷。
□神秘谷內有兩道瀑布,最先到達的較小瀑布是上層瀑布,高度落差約30公尺,由石壁縫隙中噴出高約10公尺、長約3公尺的山洞內懸潭,再由切口傾瀉而下注入裂洞,形成雙層瀑布的景觀。相距約100公尺的第二道瀑布規模較大,高約60公尺,由兩層山壁分段飛瀉而下半山腰的深潭,匯集形成小湖後,後再注入陡峻的峽谷,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雙層瀑布狀似從女性生殖器官直瀉而下,將岩盤沖激出子宮般的深潭,兩股瀑布再於深谷中會合奔流下山,揮灑出排灣族後代無數生命,宛若男女合作無間創造生命,由此又稱陰陽瀑布。排灣族語稱雙層瀑布為「都如拔利拔令」,意思是有瀑布從男女生殖器官流出,不僅帶有族群起源孕育生命的神秘感,也更貼切的描述雙層瀑布的獨特景觀。
□陰陽瀑布因形狀特殊及壯觀,傳說中具有神奇的力量,排灣族人是不允許隨便進入,尤其是未婚女性,進入神秘谷後,回家必定生病,需巫師作法除病,但如用布包住臉,據說可以避邪。
□雙層瀑布在豐水期間,瀑布有如千軍萬馬的雄壯,瀑布捲起的氤氳,在陽光照耀下,成為一道道迷人的彩虹,繫綁繩子可以到瀑布下方,景色更為壯麗,不過石壁濕滑陡峭,務必注意安全。
□神祕谷位於舊泰武,屬需辦入山證的甲種管制區,入口沒有指標,從登山口到神秘谷步行單程約3小時,沿途林木茂盛,有原始林、稀有花木及各式彩蝶,並且要涉溪。由於地點隱匿,知道的人還很少,想前往尋幽的遊客,最好先和泰武鄉公所聯繫或找嚮導。
□神祕谷山區下午常會下雨,攜帶雨具是必備的裝備,登山口下的河床陡峻,需要攀繩,也必須事先準備登山用具。途中有原住民設置的路柵,可先向泰武鄉公所文物館接洽取得鑰匙備用。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
 |
圖說:排灣族稱雙層瀑布為「都如拔利拔令」 | |
 |
圖說:陰陽瀑布傳說具有神奇的力量 | |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346&LinkType=3&C_ID=163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說:在旗鹽山上登高賞景 |
射鹿溪瀑布群源於北大武山西北麓,因位處高山落差很大,每座瀑布各有雄偉氣勢,加上交通不便人煙罕至,仍能保持著天然潔淨之美,確實令人驚豔;瀑布群中最知名的當屬撒拉灣瀑布及獅王瀑布。沿此路線尚可探訪舊射鹿部落及舊高燕部落,尋覓千年前的古老傳說,還可在旗鹽山上登高賞景,不亦快哉!
【射鹿溪瀑布群導覽】
□射鹿溪瀑布群源於北大武山西北麓,為隘寮溪支流所形成,其中接近源頭的瀑布,以排灣族首位大頭目之名「撒拉王」命名,後來更名為現在的沙拉灣(撤拉望、撤拉瓦)瀑布。射鹿溪瀑布群因山高落差大,每座瀑布有如千軍萬馬般的雄偉,並位於深山人煙罕至,保持著天然潔淨之美,確實令人驚豔。
□從瑪家鄉公所經北葉檢查哨,約十公里到達瑪家村,繼續向東而去,約十公里到達舊筏灣部落。舊筏灣部落東南方有座瀑布,名叫為撒拉灣瀑布,步行約四十分鐘可以到達;另外,在撒拉灣瀑布的下游,同屬射鹿溪瀑布群有座獅王瀑布,從舊筏灣部落前往,約一個半小時才可到達。
□沙拉灣瀑布高約四十公尺,當豐水期籠罩半個山谷,大瀑布又衍生無數的小瀑布,置身水霧迷漫的境地,除傾聽大自然的樂章外,亦可見到水鳥及蝴蝶在水面上飛舞。曾有人形容:「沙拉灣瀑布也許激越昂揚不如白楊瀑布;也許水量跨距不如十分瀑布,但雄渾澎湃的氣勢,卻讓人震懾不已!」
□沙拉灣瀑布沖激而成的下方水潭,十分寬廣又深不可測,若由射鹿吊橋下溪,沿著溪畔可以繞到瀑布頂,居高探望深潭時更是可怖!此處深潭潭水足以凍徹心?,千萬別貿然嘗試;在潭邊享受瀑布冰涼的水氣,已令人覺得不虛此行了!由於此地交通現況不便,雖然導致遊客並不多見,卻也因此而保存住原始面貌。
□獅王瀑布約廿公尺高,但它是從砌割石壁中流出,宛如從石壁中噴出般,成為非常奇特的景觀,這裡的水潭比撒拉灣瀑布還寬廣,景色絲毫不遜於前者。但獅王瀑布因路線不明,路況又差,加上回程是上坡,約要二個小時才可回起點,除非請住在舊筏灣的原住民帶路,否則不要輕易自行前往。
□離開撒拉王瀑布後,經過過射鹿吊橋,約一個小時可到達射鹿部落,這裡是攀登旗鹽山、探尋傳說中的排灣族發源地舊高燕部落的必經之地,有許多的千年遺址及傳說故事,此地仍有數戶石板屋也保存良好。繼續前行卅分鐘後,可登上海拔1062公尺的旗鹽山,山上有個三等三角點,登高望遠視野極佳!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
|
 |
圖說:撒拉王瀑布澎湃氣勢讓人震懾不已 | |
 |
圖說:獅王瀑布從砌割石壁中流出為獨特景致 | |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273&LinkType=3&C_ID=180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說:古樓部落對傳統習俗最為堅持 |
屏東縣來義鄉古樓部落是少數仍持續舉辦排灣族五年祭的部落,在長達7~15天的隆重盛大的祭典中,具體展現排灣族的宇宙觀、宗教觀及嚴密的社會組織。五年祭仍保留著最原始的風味,其中象徵殺人刺到人頭的刺球,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動,其目的在於祝福農獵豐收,保護部落人畜平安。五年祭後還有六年祭,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到第六年才送走。
【古樓部落&排灣族五年祭導覽】
□古樓部落位於屏東縣來義鄉,在大武山系高山地區散居的排灣族部落中,以古樓部落的人口最多,古樓舊部落位於海拔約800公尺處,七佳溪上游,居民都是排灣族原住民,以開墾土地種植雜糧,狩獵維生,由頭目領導部落。日治時代有400多戶,繁華一時,曾是屏東最大的部落,舊籍中提到「崑崙坳」古道,就是「古樓」的排灣語音譯(Kulanao;古拉拉烏)。
□古樓舊部落於民國四十六年由政府補助遷村至古樓村現址,地理位置在來義西北,東以瓦魯斯溪與義林村相隔,南以林邊溪與丹林村相對峙,北與泰武鄉平和,佳興兩村毗鄰,西與平地萬巒鄉新置村相連。部落面積計9.1369平方公尺,設有17個鄰351戶,人口1421人,是來義鄉的行政中心。
□古樓部落對傳統習俗最為堅持,也是目前排灣族部落群中,傳統文化習俗活動保留較多的部落,以最保有原始風味的「五年祭」最為隆重,是排灣族最傳統且最具有歷史的盛大祭典,具體表現出排灣族人的宇宙觀、宗教觀念及嚴密的社會組織,同時經由共同祭祀祖先的儀式,凝聚全體族人的意識,營造部落的團結。
□傳說每隔5年排灣族的祖先會與創世神塔卡勞斯,還有其他所有的神(善惡都包含在內),從聖山「大武山」起程,巡視族人所居住的地方是否平安,並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接受人類的獻祭。因巡視的時間約5年之久,排灣族人便舉行五年祭,做為與祖靈相見時的媒介。
□五年祭是人神盟約祭,也是排灣族人與祖靈相聚的盛會。五年祭舉行的時間長達7~15天,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祭典準備工作的流程是:1、山上修路,砍竹子作刺球桿、立剌球架。2、作刺球用的籐球。3、招請祖靈。4、進行刺球儀式。5、送惡靈。6、到刺中最後一球的勇士家跳舞。7解除五年祭的禁忌(由女巫作祭)。8、男子出獵,交還護身符。
□五年祭典中的最高潮是為「刺球」,由部落的男士以約五層樓高的竹子圍圓圈,刺藤球,刺球所需的祭球有無數個,但正式開始時則有16顆。通常會在部落最大的空地上搭設圓形狀刺球場,背對著東方大武山處留有出入口,出入口處的南邊擺上最長的竹竿,旁邊則是次高,再旁則是第三高的竹竿。刺球通常是以樹皮作成,尤以藤皮最佳,將皮剝下後,一個樹皮連著另一個互相纏繞著。每個刺球不一定全是正圓形,偶而會偏長些,但形狀並不會影響刺中與否。
□刺祭球開始時,祭司將祭球輕輕往上拋擲五次,到第六次時才用力拋向空中,也就是開始刺祭球的儀式。刺中第一個祭球的人,可能為他自己或親人帶來大好或者大壞的運氣;刺完最後一球後便儘速將刺球台拆毀,只留下刺中最後一球者的位置。而刺到最後一球者,儘速用手折斷祭竿末端,由親友護送回到家中放到高處插好,邊走要不斷大聲的喊叫,以避開惡靈的侵擾。當其他的刺球勇士位置都已拆卸完畢後,才將刺到最後一球者的位置拆毀。
□刺球活動嚴禁女人進入刺球場,甚至家有妻子懷孕的男人也被謝絕在外,能夠參加活動的男子被視為榮譽,刺到祭球的男人也將受到族人的喝采,當刺完15個祭球後,勇士們會聚在場內或場外空地唱跳著英雄頌或祈福歌。
□排灣族透過刺球祭儀及集體吟歌共舞,達到人神共悅的境地,也促進族人彼此情感交融及部落和諧。有人說「刺球」象徵「求好運」的爭相競賽(早年舉辦刺球活動則有象徵殺人、刺到人頭的意味),被用來拋擲的祭球,主要目的在祈求任何有毛(小米、旱稻)的農作物,或者是無毛(芋頭、花生)等農作物和獵物豐收,也包括對家人及村落所有人皆平安,家畜興旺等的祝福。
□五年祭後還有六年祭,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到第六年才送走。因此送靈之前也要有一連串的儀式,天數與五年祭差不多,但沒有刺球的活動。五年祭只存在布曹爾群,目前舉行五年祭的村落只有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春日鄉的力里、七佳、歸崇、南和以及台東的土板。來義鄉公所已規劃在古樓部落入口的小公園,修築五年祭的固定祭場。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328&LinkType=3&C_ID=180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始林和野生動物的天堂
 |
圖說:大武山路景 |
 |
圖說:南大武仍保持相當完整的生態環境 |
南大武山比北大武山略矮一截,際遇也大不相同,一直沒有受到登山客的青睞,但也因此而得以保持相當完整的生態環境,由低海拔至高海拔林相完整且連續,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區域,也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天堂,有許多代表台灣特色或族群接近滅絕的種類,例如帝雉和藍腹鷴的數量就頗多,也是瀕臨絕種的雲豹可能出現的地區,這處值得保護的處女地,雖然孤芳自賞,卻也怡然自得。
【南大武山豐富之旅】
□南大武山標高2841公尺,為屏東第二高峰,與北大武山、霧頭山連成一線,綠色的起伏山嶺不僅是南台灣地標,也是區分東魯凱及西魯凱族的重要地標。山頂有一座二等三角點。
□與北大武山比起來,南大武山所受到的青睞較少,因林務局採斷路保林政策,坍方處不修護,登山口坍塌僅能騎機車,途中還要橫渡瓦魯斯溪,相當驚險刺激,一般人較少前往。
□南大武山屬於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範圍,受到人為影響的程度低,原始木相保持完整,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多,帝雉和藍腹鷴的數量就不少,也是雲豹最可能出現的地區。
□南大武山因雨量充足,植被的分布隨海拔高度而有變化,在中低海拔區域仍有大面積的原始闊葉林,而中高海拔之林相也因沒有公路貫穿,而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由低海拔至高海拔林相完整且連續,是台灣難得一見之區域。
□林務局在南大武山登山口前,即海拔1300公尺處興建一座登山避難小屋─佳興山莊,可容納50人,該處附近視野良好,是欣賞落日晚照及高屏夜景最佳地點之一。
□一般攀登南大武山是2天1夜,第一天中午以前出發,下午到達佳興山莊,此處取水方便,山莊設備新穎。次日清晨即起,輕裝騎車上1700公尺的登山口,約3到4個小時可以到達三角點後折回,下午3點以前回到佳興山莊返回屏東。
□前往南大武山,可從南二高或是中山高速公路經內埔或是萬巒鄉,轉泰武鄉,從泰武鄉公所所在地的佳平檢查哨入山,往佳興村方向,轉入瓦魯斯溪,越過河床,沿南大武林道前往,最好請嚮導帶路。另外可從泰武鄉武潭或是來義檢查哨進入。
□南大武和北大武山一樣,入山需要向屏東縣警察局辦理甲種入山證,路況只適合馬力大的機車前往,雨季前後溪水暴漲,不可前往。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345&LinkType=3&C_ID=169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賞鳥.賞蟹.賞紅樹林.嚐西施舌
 |
圖說:候鳥覓食天堂 |
 |
圖說:紅樹林自成完整的生態體系 |
屏東縣林邊鄉是台灣沿海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的地區之一,導致很多農田因含鹽量過高而無法耕種,但也因禍得福,形成吸引候鳥過境棲息的鎮安濕地和仁和湖,成為賞鳥的好地點。沒有受到污染的林邊溪口有豐富的招潮蟹,是賞蟹的好所在,西施舌的口感更居全台之冠,終年青翠的紅樹林滋生的浮游生物,則是所有生物的起源,列為國寶級植物當之無愧。
【林邊賞鳥區豐富之旅】
□屏東縣林邊鄉鎮安村舊名「函仔口」,民國9年改為函子口,明末鄭成功的部將,來自福建省泉州蔣、蔡兩姓人家,由目前稱為大鵬灣的茄藤港登陸開拓土地建立西勢莊,函子口就是其中的一部份,民國35年改為函口村,由於其村內有座稱為鎮安宮的廟宇,於民國47年改稱為鎮安村。
□鎮安村旁的鎮安濕地,是近10年來因地層下陷形成,原本是種植菱角與茭白筍的「深田」,後因海水倒灌,深田鹽分加重,很多農田無法繼續種植,繁殖大量海茄苳及布袋蓮,吸引雁鴨科、鵴科及鷺科等5、60種候鳥過境棲息。
□鎮安濕地有台鐵廢棄的鐵軌,鐵道一帶及鎮安火車站前的濕地,都是賞鳥地點,成為全台唯一有鐵道貫穿的賞鳥據點,保育人士建議屏縣政府應將鎮安濕地闢建為濕地自然公園,做為民眾的自然教室。
□鎮安濕地位在林邊邊界處,沿著東港往林邊的省道一直南走,到文化加油站左轉彎進鎮安社區的道路,開不到5分鐘,就可以看到一條廢棄鐵軌,沿著鐵路延伸進去,兩旁是一片蓮霧園、魚塭、及一處又一處的水坑,就到達鎮安濕地。隔著一條省道,不遠處就是即將開發為國家級風景區的大鵬灣,兩塊大小不一的濕地近距離相對,形成生態上的奇景。
□仁和湖位於位於沿海公路仁和段附近,在養殖事業興盛的年代,當地居民大量抽取地下水供養殖魚塭使用,導致崎峰、田厝、仁和等三村的100百公頃農田陷落到地平線下,下陷的地層造成海水倒灌,形成波光嶙峋的大潟湖,稱為仁和湖。由高雄搭往枋寮、恆春、台東經海線客運車在林邊鄉仁和國小站下車往回走約200公尺即可到達,或者是由高雄南下經台17號道進入林邊鄉前右側也可到達。
□仁和湖因為水質含鹽量過高,難以利用栽種植物,但因水域面積遼闊,且位處林邊溪口與大鵬海灣之間,每當候鳥過境的季節,總有成群結隊的候鳥過境,也成為賞鳥的好地方。
□仁和湖湖內佈滿蚵架,湖側有一條人工堤防遍植椰子樹,椰影映照湖心,景色令人流連忘返。由於魚貝類豐富,也是垂釣的好場所。
□除鎮安濕地和仁和湖外,田厝與崎峰兩村靠近大鵬灣的林邊溪口,也因有廣大魚塭,成為候鳥覓食天堂。每年10月到隔年4月,過境棲息覓食的候鳥數量龐大,鳥類有大杓鷸、高蹺、翻石鷸、黃足鷸、東方環頸、濱鷸、燕鷗、小水鴨、魚鷹、白冠雞、赤足鵴等10多鳥類,明星級的黑面琵鷺也曾在此露臉,平日也隨時可見白腹秧雞、翠鳥等鳥類。
□林邊溪是國內少數幾條沒有受到工業污染的河川之一,由南北大武山之間發源,全長約42公里,流經泰武、來義、枋寮、春日、新埤、佳冬、林邊等7個鄉鎮,在林邊、佳冬之間出海,由於不受污染水質清澈,魚蝦貝類豐富,尤其所產西施舌,口感全台之冠,也可見到紅樹林及海茄苳、苦林盤、濱水菜、濱刀豆、濱缸豆、海雀稗等伴生植物。
□林邊溪口生態招潮蟹有弧邊招潮蟹、北方呼喚招潮蟹、清白招潮蟹、紅豆招潮蟹、三角招潮蟹、窄招潮蟹、屠氏招潮蟹、以及糾結清白招潮蟹等8種,台灣共有10種招潮蟹,除台灣招潮蟹和四角招潮蟹,都可在林邊溪口見到。其他伴生的蟹有萬歲大眼蟹、角眼拜佛蟹、台灣厚蟹、相手蟹、角眼沙蟹、斯氏沙蟹等,是探索招潮蟹生態和賞蟹的好所在。
□林邊鄉崎峰村往水利村的路旁,有一大片終年青翠的紅樹林,是國寶級的胎生植物,具有藥用,維持生態、教育與研究,以及提供休閒的價值。林邊鄉的紅樹林屬於「海茄苳」,是台灣紅樹林分佈的最南端。
□紅樹林泛指像紅茄苳這類,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口、海岸沼澤區域的耐鹽性常綠灌木或喬木樹林。紅樹林名稱的由來,是源自於一種紅樹科植物-紅茄苳的特徵,這種樹的木材、樹幹、枝條、花朵都是紅色的,其中樹皮的部分可以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稱其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林。廣義的紅樹林還包括伴生的土沈香、苦林盤及黃槿。濱水菜、磨盤草、土牛漆、蒺藜等則是紅樹林附近水、陸生植物。
□紅樹林自成完整的生態體系,能保護海岸國土流失,減少洪患,降低水質污染,滋生的浮游生物更提供魚蝦貝類及鳥類的食物來源與棲所,增加經濟效益又兼具休閒、魚釣、藝文活動及學術教育等多項功能,已為各國所重視而加以保護。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335&LinkType=3&C_ID=169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說:蛤板灣風景區 |
 |
圖說:蛤板灣風景區 |
小琉球全島都是珊瑚礁石灰岩地形,濱海沙灘自然孕生出美麗的貝殼砂,暢遊「小琉球奇岩之旅」,要懂得「內行人看門道」哦!蛤板灣沙灘就是島上最大的貝殼砂沙灘,位於小琉球西部蛤板至烏鬼洞一帶,約有一百公尺長,遊客除了浮潛、游泳、戲水之外,也常在此撿拾貝殼和星砂,或欣賞海面上的日落美景。
【蛤板灣風景區導覽】
□琉球嶼沿海多是侵蝕性的珊瑚礁岩岸,只有少數堆積地形的沙岸(白沙尾、杉板路、澳子口…等),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蛤板沙灘。蛤板灣沙灘屬於貝殼砂沙灘,位於小琉球西部蛤板至烏鬼洞一帶,約有一百公尺長,遊客除了浮潛、游泳、戲水之外,也常在此撿拾貝殼和星砂,或欣賞海面上的日落美景。
※琉球嶼處觀賞落日的好去處,還有位於琉球嶼西側(面臨台灣海峽)的「觀落日亭」,當火紅的太陽緩緩地落入海中,煞是迷人好看!觀落日亭除美麗的落日景觀外,附近的海岸亦屬於珊瑚礁海岸,可欣賞到隆起珊瑚礁海岸景觀哦!
□貝殼砂是貝類(軟體動物)、珊瑚、有孔蟲、苔蘚蟲的殼體碎末,經由海水運動搬運上岸,在海岸(灣)線上堆積而成。貝殼砂存在的地理環境,以珊瑚礁生態海域為主,台灣的墾丁、小琉球、東海岸、蘭嶼、綠島及澎湖群島等,才見得到貝殼砂沙灘。觀賞貝殼砂最好能準備30倍的放大鏡,加上辨識貝殼砂的常識,才能真正進入「一砂一世界」的境地哦!
※琉球嶼東側由龍蝦洞至白沙新港間的沙灘為「中澳沙灘」,也是琉球嶼上的主要(貝殼砂)沙灘之一,主要是由珊瑚礁碎屑、有孔蟲與貝殼碎屑所組成的海積地形。中澳沙灘適合海濱遊憩活動外,也可進行潮間帶生物觀察活動。
圖片提供:(屏東縣小琉球鄉公所)
|
 |
圖說:蛤板灣風景區 | |
 |
圖說:中澳沙灘 | |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234&LinkType=3&C_ID=169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說:屏東酒廠知性之旅 |
屏東酒廠位於屏東縣內埔工業區內,廠區有翠綠草原與植栽,環境十分清幽,適合休閒漫步。為配合政府推動產業觀光,屏東酒廠已開放為觀光酒廠,並設有產品展示中心;另外,酒廠已著手規劃米酒博物館,未來民眾可到內埔酒廠探索米酒類酒品生產過程,以及米酒料理各項用途相關知識。
【屏東酒廠知性之旅】
□台灣菸酒專賣制度於日治時代創立(民國十一年),隔年臺南專賣支局屏東辦事處即成立工場,負責掌理製酒事宜,再隔年升格為屏東支局。臺灣光復後,專賣支局改稱分局,民國三十五年製酒工場成為獨立工場,名為「屏東酒工廠」,民國四十六年改稱「台灣省煙酒公賣局屏東酒廠」。屏東酒廠原址在屏東市區,舊址遺僅空地及老建築,民國七十七年遷至內埔工業區,佔地約二十公頃。
□屏東酒廠主要生產米酒、米酒頭、稻香酒、稻香料理米酒、大武醇、年產酒量共約六百萬打。該廠是生產米酒最多的酒廠,其研發生產的大武醇,也是精心調製的白酒,曾連續獲三年獲世界菸酒評鑑會優良酒類金質獎。
□目前屏東酒廠位於內埔工業區內,廠區有翠綠草原與植栽,環境十分清幽,配合政府推動產業觀光,酒廠已開放為觀光酒廠,並設有產品展示中心,展示中心內有酒廠所生產各式酒類的製造流程介紹,同時展示販售公司出產的酒類產品,以及酒品加工的副產品。另外,屏東酒廠已著手規劃米酒博物館,未來民眾可到內埔酒廠探索米酒類酒品生產過程,以及米酒料理各項用途相關知識。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298&LinkType=3&C_ID=184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圖說:建功親水公園ㄧ景 |
 |
圖說:建功親水公園ㄧ景 |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位於新埤鄉建功村的建功社區,社區面積約400公頃,村莊戶數為210戶,人口約1200人。建功森林親水公園是曾被稱為「禁山」,現在被稱為「保安林」的林地,一度荒蕪敗壞不堪,後經社區居民復育後,公園始能重現生機;現內有水湖、排水灌溉渠道、椰林、桃花心木林,並有三座碉堡,是日治時代建造的野戰醫院,目前提供作為教育解說站、資料展覽室等用途。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導覽】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位於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的建功社區,一直以來被叫做「禁山」,現在被稱為「保安林」的林地,在日治時期是為涵養水源而劃設為保安林區的造林地。公園總面積約二十四公頃,內有水湖、排水灌溉渠道、椰林、桃花心木林,花木扶疏;並有三座碉堡,是日本時代建造的野戰醫院,至今保存完整。
□這處為涵養水源而畫設為保安林區的造林地,佔地面積約32甲多,因位居在林邊溪流域,地下伏流水源充沛,豐水期時地下水自然湧出而形成湖泊。日治時期保安林林相濃密,樹幹粗壯,陰森幽暗,2~3人合抱的大樹相當多;水源地全年自湧水源豐沛,自流水湧冒的天然水塘,後經農田水利會設施為灌溉水圳。
□日本人曾利用保安林的隱密優勢,先後在保安林內建造三座碉堡做為野戰醫院,每座碉堡可以容納將近10名傷患。軍醫師白天進到保安林裡看病,晚上則返回建功村借住民房,野戰醫院則由衛生兵擔任夜間看護,林子外則守衛森嚴,平時都有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能隨便接近保安林區(禁地)。由於林區中時而傳出傷兵的哀嚎聲,「禁地」與「傷亡」為保安林增添許多的神秘及陰森。
□台灣光復後,隨著新埤國中的誕生、國防部復興電台的成立,及保安林的租借等,使原有的保安林木被砍伐,目前只剩22甲多的保安林,加上疏於管理與未進行有計畫的再造林,使得這一片保安林變得荒蕪、雜草叢生,水源地的自湧水也日漸枯竭。最後,這片保安林才交由社區管理,作為社區的公共造產。
□經建功村長鍾展雄(1998年)與幾位熱心的村民,積極策劃在村內設立親水公園,加上關心河川自然生態的「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也共同參與,再經屏東縣府社會局及屏東縣社區大學的協助規劃下,全社區居民投入22公頃保安林復育工作,大量種植桃花心木等。經社區居民的努力後,建功社區居民終於創造出森林親水公園,並逐步走向濕地保育的功能,是非常成功的社區營造範例。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經廣植桃花心木、椰子林,利用自然清澈的湧泉,闢建人工湖,及以自然工法,建築排水灌溉渠道等,現已成為居民遊憩、踏青的好去處。目前公園內,留有3座古碉堡、石頭步道等,深具歷史意義價值,目前均免費開放參觀,並提供作為教育解說站、資料展覽室等用途。
□這座由社區居民自力設計、施工經營管理的親水公園,獲得行政院環保署的濕地保育類的示範社區,吸引鄰近社區及外縣市社區觀摩學習。未來建功社區將利用保安林湧泉的特性,繼續打造他們心中的夢公園-第二生態湖及第三親水湖。
□建功社區還採用居民參與設計,進行社區CIS系統的建立,及22公頃保安林地的生態調查庫,再利用保安林分設藥用植物區、椰林體驗區、戲水區、生態教育區等分區經營的教育園區,然後設置植物染房、藥草浴場、自行車道,及成立區域深度導覽吃住的發展策略聯盟,讓建功社區成為客家觀光區。
□建功村(社區)先民大都是中國廣東省縣之客家族群遷移來台,後經數次輾轉移徒到建功定居,據傳建庄已有二百多年。建功村的褒忠門是三級古蹟,與當地的客家傳統夥房及四百多年的老茄苳樹,都給人古意盎然感覺。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
 |
圖說:建功親水公園-碉堡 | |
 |
圖說:建功親水公園ㄧ景 | | |
http://travel.pthg.gov.tw/CmsShow.aspx?ID=366&LinkType=3&C_ID=183 |
ag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